[轉文]如何根據生物鐘原理安排醒睡節律及工作學習?

很久很久以前…在很多奇妙的地方都有喵到類似的文章。但是哪個時段最適合做哪些事情,很多文章的意見相左,甚至有完全相反的情況。但話說回來有個東西參考總比自己胡渾亂找有意義多了…畢竟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年齡也不同,看看就好^_^

如何根據生物鐘原理安排醒睡節律及工作學習?

  最近,位于美國芝加哥醫療中心的生物節奏研究室的研究人員指出︰週末睡懶覺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並非好事,因為這會使人體時鐘紊亂,睡眠時間順延,使星期天晚上難以入睡,星期一早上昏昏沉沉,而這種紊亂狀態甚至需要數天時間才能恢復正常。
  在時間生物學這一新領域,研究人員對與人類息息相關的人體生物鐘進行了大量研究,並取得了一系列有重大價值的進展。研究表明︰人們最好在每天、每周、每月甚至每年的同一個時間醒來,這有助于調整體內的各種活動,使我們精力充沛地去迎接新的一天。
時間生物學為那些即不屬于早起的“百靈鳥型”,又不屬于晚睡的“貓頭鷹型”的80%的人提供了有用的訊息。蒙克教授說“隨著年齡的增長會帶來某些變化。不僅是生活模式的不同,而是生物學上的變化。我們中的許多人到晚年時會變成“百靈鳥型”。
  由於人體生物鐘的變化,大腦皮層的不同區域的功能也在時時發生著變化,研究的結果表明︰
  上午8~11點,是組織、計畫、寫作和進行一些創造性思惟活動的最佳時間。最好把一天中最艱巨的任務放在此時完成。同時,這段時間疼痛最不敏感,此時看牙醫最合適。
  上午11~12點,是開會的最佳時間,人們此時最為清醒。這段時間易用于解決問題和進行一些複雜的決策。
12時~下午2時,此間一天中快樂的情緒達到了高潮,適宜進行商業社會活動。
  下午2~4時,會出現所謂的“下午低沈期”。此時易出現困乏現象,最好午睡片刻,或是打一些必要的電話,做些有趣的閱讀,盡量避免乏味的活動。
  下午4~6時,人體從“低沈期”解脫出來,思惟又開始活躍。可把一天中較重要的工作放在此時做。並且這是進行長期記憶的好時光。
  下午5~7時,人體的體溫最高,此時做些鍛鍊有助于你在晚上順利入睡並提升睡眠質量。
  晚上7~10時,可就一些較嚴肅的家庭話題進行討論,也是學習的最好時間。
  晚上11~12時,人體準備休息,各臟器活動極慢,進入夢鄉。
  目前,對人體的生物節律研究已被廣泛地應用于人體衛生保健,保障安全生產,指導人們生活等方面。所以當了解了自己的生物節律后,就會揚長避短,充分利用生物節律的高潮期,獲取理想的學習、工作和科研成績。在低潮期適當調整安排自己的生活,以提升適應能力,減少生物節律的不良影響。可見,人們能夠認識,利用人體生物節律,但不宜隨意打亂生物節律。
  改變入睡和起床時間會影響人的情緒嗎?
  美英兩國的研究人員發現,人的情緒好壞不僅受睡眠時間長短的影響,而且還與是否按生物節律安排入睡和起床時間有很大關係。
  據《普通精神病學文獻》報道,美國波士頓和英國曼徹斯特的兩個研究小組對生物鐘、睡眠和情緒之間的關係進行研究后發現,人體生物鐘能決定人在一天內哪幾個小時心情好。如果在人體生物鐘仍處在睡眠階段起床,即使已經睡了很長時間,仍然會感覺情緒不好;而即使兩三天沒睡覺的人,如果他的生物鐘處在清醒期,那么他也會感覺情緒高漲。
  研究人員說,生物鐘存在于大腦中的一個區域,它決定人體從睡眠、清醒到消化等多種活動的生物節律。他們透過對24例健康的年輕志願者長達一個月的研究后發現,當實驗對象的睡眠週期從每天24小時延長到28至30小時后,其情緒高低受每天睡眠情況和體溫兩個原素的綜合影響。
  研究人員指出,這兩項新的研究結果使科學家們能夠根據人的睡眠時間表和其自身生物鐘判斷人的情緒,並有望在將來幫助醫生治療情緒抑郁症患者,也可以幫助經常三班倒的人和需要倒時差的人盡快適應。
  “百靈鳥”與“貓頭鷹”式的醒睡模式各有哪些特點?
  世上的任何一個人各自都有自己的睡眠模式與習慣,有的人喜歡早睡早起,即所謂“百靈鳥 ”式的人;有的則善于晚睡晚起,即所謂“貓頭鷹”式的人。這兩種不同的覺醒與睡眠模式各有哪些特點呢?
  所謂“百靈鳥”式醒睡模式的人,每天很早醒來,起床活動,精神飽滿地投入當天的工作,到下午工作效率就慢慢降低,夜暮降臨,即呵欠不斷,昏昏欲睡,急忙上床就寢,很快便進入夢鄉,這類人一般很少有失眠。所謂“貓頭鷹式”,早晨醒來后,慢悠悠地翻翻身,睡意盎然,戀床難舍,磨蹭很久,勉強起床后,上午的工作效率不高,到了下午精神才慢慢的來了,入夜后勁頭反而最足,工作至深夜毫無倦意,好像有用不完的勁,只是迫于第二天還有工作,才勉強上床就寢,這類人即使讓他們早上床也是難以入睡的。
  據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的睡眠研究中心發現這種覺醒一睡眠節律的差異,與人體的日常體溫週期性變化有關。“百靈鳥式”的人,每當傍晚,其體溫在正常幅度的下限,第二天早晨開始升高,到上午升至上限;而“貓頭鷹式”的人,在傍晚時體溫已上升至正常幅度的上限,深夜后始見下降,翌晨還在下限值內,午后始見上升。這種節律養成與工作有一定關係。長期從事農業勞動的多屬于“百靈鳥式”,他們的主要工作都在白天,這類人常常天蒙蒙亮就起床活動,太陽落山后即準備就寢了,而從事腦力勞動的則多是“貓頭鷹式”的,他們常常利用安靜的夜晚來工作。

You may also lik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